2021年欧洲杯为球迷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庆祝足球的魅力。在整个锦标赛中,俄罗斯和英国球迷之间的跨文化碰撞尤为引人注目,展示了球迷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足球精神的统一力量。
文化差异
俄罗斯和英国球迷之间的文化差异显而易见。俄罗斯球迷通常以其热情、大声助威和偶尔的暴力行为而闻名。另一方面,英国球迷以其幽默感、善于饮酒和较冷静的助威方式而著称。
这些差异也反映在球迷的着装上。俄罗斯球迷经常穿着印有其国家队或俱乐部标志的运动衫和围巾。英国球迷则更喜欢更随意的着装,如足球衫和牛仔裤。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两国球迷在对足球的热爱上却有着共同点。他们都渴望看到自己的球队获胜,并为精彩的比赛欢呼喝彩。
足球精神
足球精神是超越文化差异的。它是一种尊重、公平竞争和享受比赛乐趣的精神。在欧洲杯上,俄罗斯和英国球迷都展示了足球精神的真谛。
尽管两队在半决赛中相遇,但比赛进行得公平且富有竞争性。比赛结束后,双方球迷都互相鼓掌,对比赛结果表示尊重。
足球精神也体现在球迷与当地人的互动中。俄罗斯和英国球迷都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球迷们聚集在酒吧和广场上,一起观看比赛,分享食物和饮料。
跨文化交流
欧洲杯为俄罗斯和英国球迷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们能够体验不同的文化、结交新朋友并开阔自己的眼界。
这种跨文化交流对培养更具包容性、理解力和多元化的社会至关重要。它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文化可以共存并找到共同点。足球有能力成为跨越国界和文化的桥梁。
结论
2021年欧洲杯上的俄罗斯球迷和英国球迷之间的跨文化碰撞展示了文化差异与足球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存在差异,但两国球迷对足球的热爱、尊重和享受比赛的乐趣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欧洲杯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了宝贵的平台。通过足球,球迷们能够建立联系、打破障碍并共同庆祝这项伟大的运动。
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哪边技术好?
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在技、战术、身体、心理方面各有优势。 欧洲派特点 英国、原西德都属这一流派。 在技术上,讲求时机与实效。 他们的运、控球动作简捷,多采用一次性出球并以中长传配合见多,运射频繁有力,头球争夺能力强,抢截凶狠;战术上,打法较为简练,整体意识强,气势逼人,充分运用中长传球快速通过中场,直接威胁球门并不失时机地争抢射门,前场进攻多以远射、头球、外围传中和包抄冲门为主。 防守上多采用区域盯人与人盯人混合运用,逼抢勇猛凶狠;身体上,最典型的特点是有不间歇奔跑的体力,其次是具有强健高大的体格、爆发力量和速度;心理上,充满自信心,情绪高昂,勇于冒险,作风泼辣,意识顽强,尤能适应快速、凶猛打法的竞争环境。 南美派的特点 巴西、阿根廷一直是南美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技术上,脚下功底深,动作细腻,灵活娴熟,并有良好的控球能力。 善于在激烈的拼抢中以巧妙地摆脱和个人的运球突破对方,创造局部人数优势,造成以多打少。 抢阻注重于稳妥,特别讲究出击时机和效果。 战术上,整体进攻组织严密,以短传推进为主的配合方式快速通过中场,节奏感、特别是即兴应变力强。 讲求突然性,表现在对方阵地防守中,善于抢点,以突然性进攻渗透防守,以不失时机地突然远射、冷射威胁球门。 防守上追求集体作战,注重同伴间的保护与补位。 身体上,具有与技术动作协调一致的灵活素质,同时、空间甚小的逼抢环境中,常常善于以灵活的身姿突破重围。 此外,完成动作的爆发性力量和起动速度也十分突出。 心理上,自信沉着,作风顽强,情绪稳定,思维灵活,具有适应现代足球凶抢的果敢品质。 欧洲和南美应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同时,还保留之际固有的特色,而不是在争论哪个技术好些,这样未来的足球会更精彩纷呈,高潮跌起。
世界杯的辉煌历史
世界杯的辉煌历史真的太多了,由于字数限制,我仅仅提供部分信息供你参阅: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办,共有13支球队参赛;2018年,第21届世界杯落户俄罗斯,共有32支球队进入到了最终的决赛阶段。 在这期间,很多球队和球员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很多球队和球员又都在这里永远的成为了历史。
本文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曾经征战世界杯但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国家,以及它们的那些荣誉和辉煌。
苏联
著名球星:雅辛、布洛欣、马斯洛夫……
世界杯参赛次数:7次
世界杯最佳战绩:半决赛
苏联,是一个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它距我们并不遥远,但是却已经不复存在。 27年前的解体让“苏联”这个名词成为了历史,对于球迷们来说,它更是带走了一支足以匹敌世界上任何对手的劲旅。
提起苏联足球,你会想到什么?首届欧洲杯的冠军,还是那支欧洲劲旅基辅迪纳摩,亦或是那张游戏里的终极传奇卡列夫-雅辛?苏联男足在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他们5次征战欧洲杯收获了1次冠军(1960)和3次亚军(1964、1972、1988),他们7次征战世界杯,并在1966年闯入到了半决赛。 苏联足球历史上还诞生过很多著名的球星和教练,最著名的就是三位金球先生雅辛、布洛欣和别拉诺夫,雅辛还是唯一获得过金球奖的守门员,此外,马斯洛夫和洛巴诺夫斯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一个是442阵型的开创者,另一个则是后来风靡一时的全攻全守战术体系的奠基人。
如果说,在多重因素交织的足球中,唯有那共同拼搏的90分钟最为真实,那么对于征战世界杯的苏联队来说,这个赛场“真实”得可怕。 被争议的任意球快发破门(1962)、被裁判对凶狠犯规的选择性失明后破门(1966)、被对手将已经出界的皮球踢回而破门(1970)、被对手的多次越位进球所击败(1986),苏联的世界杯之路尤为艰辛。 1990年,苏联队更是遭遇史诗级误判,在与阿根廷的比赛中,他们射出的皮球又在即将入网之际被马拉多纳用手挡出。 在裁判左右战局的背后,恐怕更多是冷战等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球场上拼尽全力也终究敌不过冰冷的现实。
无论如何,苏联足球是成功的——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和中国在发展模式上有着很大的类似,体育亦然。 但是在国内被口诛笔伐的“举国体制”,在苏联却可以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巨星,虽然苏联的足球发展很多时候也只能闭门造车,但是他们却成为了世界足球战术体系的先驱。 而我们的中国足球......只能说,在足球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符合所谓的客观规律去发展才行。
在苏联解体后,他们的青训体系并没有因此而荒废,相反,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还继续出产了舍甫琴科、阿尔沙文,以及现在的姆希塔良、扎戈耶夫等很多位实力派球星,但是元气大伤的他们再也无力在世界足坛中占据稳定的位置了。 不过在近15年中,还是有莫斯科中央陆军、圣彼得堡泽尼特、顿涅茨克矿工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四支球队接连闯进欧联杯决赛并三获冠军的荣耀时刻,他们重新起航的足球发展令人期待。
南斯拉夫&塞黑
著名球星:斯托伊科维奇、普罗西内茨基、米哈伊洛维奇……
世界杯参赛次数:共10次
世界杯最佳战绩:半决赛
斯托伊科维奇、萨维切维奇、博班、米哈伊洛维奇、米贾托维奇、苏克、潘采夫、普罗西内茨基……这些大名鼎鼎的球星虽然在后来都各为其主,但是在最初,他们都曾为了同一支球队而共同奋斗着,那支球队的名字就是南斯拉夫。
虽然南斯拉夫队曾在1960年法国欧洲杯上获得亚军(苏联是最终冠军),但是人们公认的实力最强的南斯拉夫队还是90年代初期的那支。 头顶着1987世青赛的冠军光环,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是他们首次在世界最高舞台证明自己的机会。 虽然首战1-4输给了最终的冠军西德,但是球队依旧凭借着对阵哥伦比亚和阿联酋的两场胜利挺进了淘汰赛阶段。 1/8决赛,南斯拉夫2-1在加时赛力克西班牙,值得一提的是本场比赛中,现任广州富力队主帅斯托伊科维奇还攻入一球。
最终,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他们依旧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不过还是输给了夺冠大热门阿根廷队。 要知道,1990年对于南斯拉夫并不是一个很安稳的年份,所谓的东欧剧变就是发生在那个时期。 在随后一年,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再一年,波黑也宣布独立,难以调和的矛盾终于爆发,接踵而至的就是战争。 但是在体育领域,这反而激发了南斯拉夫人的决心,1990年南斯拉夫男篮还在阿根廷世锦赛上夺冠,这也是他们第3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宝座。
1992欧洲杯,南斯拉夫队被剥夺了参赛权,顶替他们参赛的丹麦队则在随后神奇夺冠,一时传为佳话,可是又有谁记得曾经在预选赛力压丹麦位居小组第一的南斯拉夫,以及南斯拉夫队员们的无奈和无助。 1999年在欧预赛,南联盟队与克罗地亚相遇,民族战争的战火延续到了赛场之上,紧张的气氛一支蔓延在这支离破碎的巴尔干半岛中,纪录片《最后一支南斯拉夫队》详细地描述着这赛场之内和赛场之外的事情发展——此时,我们不得不又感到足球是这么的脆弱和渺小。
2003年,“南联盟”这个名字改成了塞黑,并打入了2006年世界杯决赛阶段,不过最终留下的只有0-6惨败阿根廷这样的记忆。 在比赛中,塞黑队的凯日曼飞铲马斯切拉诺被罚下,而上演了自己世界杯处子秀的小将梅西则攻入了自己的世界杯处子球,这也成为了阿根廷又一位“球王”的故事的开篇。
同年,黑山也宣布独立,再到后来的科索沃,当年的南斯拉夫现在只剩下了塞尔维亚。 倒是最先离开的克罗地亚队,在1998年世界杯上杀入了半决赛,不过这更像是对90年代的那批优秀球员最后一次,也几乎是唯一一次的正名。 2018世界杯,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都闯入了决赛阶段,前南足球在陷落之后又见曙光。
如果没有解体,那么现在的南斯拉夫会有多强呢?不妨列举一下这些球星的名字:曼朱基奇、哲科、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伊万诺维奇……当然还有因此而代表过三个国家征战世界杯的斯坦科维奇。 但是,可惜没如果。
捷克斯洛伐克
著名球星:内霍达、帕年卡、昂德鲁什……
世界杯参赛次数:8次
世界杯最佳战绩:亚军
同样地处东欧,捷克斯洛伐克队却稍显低调,但是在战绩上,他们不输于任何球队——甚至在世界杯上,他们比苏联、南斯拉夫以及它们解体后的众多国家走得都更远,比它们也更接近那座最高的荣誉。
1934年世界杯,捷克斯洛伐克队就收获了亚军,而当时的决赛对手是主场作战的意大利,更确切地说,是坐镇主场的墨索里尼的意大利。 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中,捷克斯洛伐克队都1-0领先着,不过最终还是被绝杀、逆转。 但是不得不说,能在敌对阵营中取得如此成绩已实属不易,这体现出了当时球队的强大实力。
在1962年世界杯上,他们再次挺进决赛,虽然对手巴西队的贝利伤缺,但是“小鸟”加林查却借此一战成名,带领巴西3-1逆转取胜。 1976年欧洲杯,再次进入到大赛决赛的捷克斯洛伐克队终于没有让冠军旁落,在比赛中一直占据主动的他们最终在点球大战中战胜了西德队——这也是国际大赛中首次出现点球决胜。
当时双方的前7罚均全部命中,不过随后西德队的霍内斯将球打飞,这也给了帕年卡一锤定音的机会。 结果,帕年卡罚出了一记极其巧妙的点球,他利用时间差将球轻巧地搓进了球门,为球队带来了胜利。 后来人们给这种罚点球的方式起了个名字,叫“勺子点球”,而帕年卡则幽默地说道:“如果这种踢法可以申请专利,我一定会去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那场决赛还是“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在国家队的第100场比赛,但是发挥更好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最终带走了胜利。
1992年末,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解体,在那之后,两国的足球水平也出现了分化,不过他们都分别闯入过世界杯的决赛阶段,而在他们的晋级之路上不得不提到的,还是意大利队。 2006年世界杯,小组赛1胜1负的捷克队若想将晋级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就需要在第3轮中战胜意大利队,不过最终他们0-2告负,意大利人得以晋级并最终夺冠。 而意大利夺冠的“功臣”马特拉齐,在这场比赛中换下了受伤的内斯塔,从此开启了自己争议而又略有传奇色彩的德国世界杯征程。
4年后,斯洛伐克则实现复仇,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同样面临必须获胜的情况下,他们3-2力克卫冕冠军意大利队,从而挺进了淘汰赛阶段。 斯洛伐克前锋维特克在比赛中梅开二度,迪纳塔莱和夸利亚雷拉帮助意大利队两度迫近比分却难以救主,而时任意大利队的主帅和队长目前又都已来到了中国执教,他们分别是里皮和卡纳瓦罗。 在此之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队面临了青黄不接的问题,成绩上也只得在世预赛阶段继续挣扎。
但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在这段时间中依旧为世界足坛贡献了很多位球星,捷克有内德维德、罗西基、切赫、巴罗什,而斯洛伐克也有哈姆西克、斯科特尔。 捷克还在前一段时间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杯”的赛事,并以4-1的比分战胜了中国男足。
扎伊尔&荷属东印度
著名球星:肯博、穆兰巴……
世界杯参赛次数:各1次
世界杯最佳战绩:小组赛
这两个国家较为特殊,它们并没有真正的“消失”,更多是因为历史原因给国家改了个名字,改名后的它们或许大家更为熟悉,分别叫做民主刚果和印度尼西亚。
扎伊尔曾于1974年闯入过世界杯决赛阶段,当时的他们兵强马壮在非洲杯中夺魁,并成为了第一支闯进世界杯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 不过现实还是无情的,在小组赛他们三战皆墨,一球未进并净吞14弹,分别输给了苏格兰、南斯拉夫和巴西队......没错,这个流程很熟悉,不禁让人想起了2002年的中国队。
对阵巴西队的比赛中,扎伊尔球员伊隆加还曾在巴西球员准备罚任意球时突然冲出人墙将球踢飞,这一幕也成为了一时的笑柄。 这种不顾一切的拖延时间的背后,是来自于独裁主义的威胁,失球过多的后果不堪设想,哪怕你面对的是来自足球窝子的巴西队。 在回国后,这三场惨败让他们从国家英雄瞬间跌落成了过街老鼠,昔日风光一时的他们最后无一例外都变得穷困潦倒。 不过他们依旧给予了其他南撒哈拉国家的球员们信心,这才有了后来的喀麦隆、塞内加尔们的强势发挥。
荷属东印度早在1938年的法国世界杯就有过亮相,不过当时的赛制还是单场淘汰制,最终他们在世界杯历史上也只留下了一场0-6的惨败,击败他们的匈牙利队最终还闯进了决赛并收获了亚军。据不完全考证,当时的这支荷属东印度队还有华人参赛,或许那是在2002年之前,中国足球最接近世界杯的一次了吧!
西德&东德
著名球星:太多了……
世界杯参赛次数:西德19次,东德1次
世界杯最佳战绩:冠军
在足球领域,西德和东德代表了两支颇具实力的欧洲劲旅,尤其是西德,还曾3次获得世界杯的冠军。 在柏林墙被推倒后,合并了两德的国家队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多次进入到世界大赛的最后阶段,并在1996和2014年分别收获了欧洲杯和世界杯的冠军。 虽然严格上来说它们并不算“消失”了,但是毕竟在世界杯上已经没有了西德、东德,却而代之的是统一之后的德国。
西德,也就是联邦德国,更为球迷们所熟悉,贝肯鲍尔、马特乌斯、鲁梅尼格、盖德-穆勒……他们都是西德队的一员。 西德队在世界杯上也有着不错的战绩,他们在1954、1974和1990三届世界杯中夺魁,而且自1954年起西德队在每届世界杯中都可以进入到8强,这个成绩真是稳定得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中超执教的泰达主帅施蒂利克和一方主帅舒斯特尔也都曾是西德国脚,两人还一起帮助西德收获了1980年欧洲杯的冠军。
东德,也就是民主德国,却没有和西德一样的辉煌历史,但是他们同样拥有实力。 1976年,他们收获了奥运会男足冠军,而这块奖牌让合并后的德国队成为了唯一一支拿到男足冠军大满贯的欧洲球队。 萨默尔就是东德足球的代表人物,他出自东德豪门德累斯顿迪纳摩队。 1996年,他率领合并后的德国队拿下欧洲杯,个人也收获了当年的欧洲金球奖。 不过遗憾的是,严重的膝伤让他告别了1998世界杯,最终也在31岁的年龄不得不选择退役。
1974是个不得不提到的年份,在那一年,西德的拜仁慕尼黑队收获了欧冠冠军,而东德的马格德堡拿下了优胜者杯冠军——这也是东德俱乐部史上唯一的一个欧洲三大杯赛的冠军。 在同年的世界杯赛中,两德又被分进了同一个小组,不过他们相遇之时均已确定了晋级。 没有冲突,也谈不上激烈,最终凭借施帕瓦瑟的进球,东德1-0战胜西德,获得了唯一一次“两德德比”的胜利——这似乎与大家脑海中“无冲突,不德比”的概念大相径庭,更何况两德互相之间从思想到立场的冲突都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之后,西德一路斩荆披棘最终获得了历史上第2座的世界杯冠军奖杯。
不可否认,西德足球实力要高于东德,合并后亦然,但是两者的成功结合才是德国足球收获胜利的保障。 就比如,虽然东德地区球队目前整体都不大景气,但是随着RB莱比锡的升级成功,他们也有了和西德诸强对抗的资本,这也壮大了德甲联赛整体的实力。 德国国家队也是这样,大体上都是由出自西德地区的球员构成,但是来自东德的巴拉克、托尼-克罗斯等球员却又是这支球队当之无愧的核心。 比起上述的各种解体和分裂,融合和团结成为了德国人现在的主题,也是德国队连战连捷的关键。 西德东德,无问西东,相辅相成,最终受益的是德国足球。
【100分】深度剖析一下南美足球和欧洲足球的差异
英国人常说是他们发明了足球(事实上是中国人发明了足球)。 但更确切地说,是他们完善了足球运动的规则并将其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 足球传到南美洲以后,南美国家就形成了自己的足球传统,其中数一数二的是阿根廷和巴西。 自此以后,两种风格的足球共同发展,它们为了荣誉、为了愉悦观众而相互争。 欧洲足球的特点是讲究力量,崇尚经典的战术系统和以速度制胜的足球理念,要求90分钟内精神高度集中。 坚强不屈的思想就像芯片一样装人了球员头脑中,让他们永不服输。 欧洲人的足球技术很一般,但这也不要紧,球场上的战术纪律和坚忍不拔才是欧洲足球的基础。 与欧洲足球风格不同的是,南美足球选择了欧洲足球中最好的一部分,并入了从没接受过学院派足球教育的球员的那种街头足球元素。 这些球员曾经是海摊、贫民区足球中的高手,盘带和短传是他们最先掌握的技术。 南美足球以追求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取胜,虽然欧洲足球与南美足球两种风格各有干秋,但对观众而言南美足球无疑更具吸引力、更具观赏性